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How to Build A Better High School」美國新聞周刊文章讀後分享

篇名:How to Build A Better High School
如何建造一所更優質的高級中學(美國新聞周刊文章)
作者: Jay Mathews
連結網址:
How to biuld a better highschool

因工作職場越來越需要具有大學學位資格的學生,所以許多高中的革新任務便關注於使更多學生擁有進入大學的準備度,因此美國新聞周刊排行榜在2005年藉著將納入AP 與 IB測驗的學校作排名,以一種較廣泛的比較方式檢視學生進入大學的準備度。然何謂AP及IB?其分別為大學先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s)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適合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們修讀。在學科中有優越表現的學生們,會獲得可以申請進入全世界各大專院校的學分,著名學府如:英國的牛津、劍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及美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均給予IB畢業生諸多入學加分。二者的差別在於,選修AP課程的學生是選擇單一學科,而有IB的學校,每位學生所上的每一門課都採用AP標準。

然而,對於建造一所優質高中,是否需設置AP 與 IB課程?文中觀點顯示出兩極的看法。大多數學者認為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標準,增進其未來進入大學的準備度及表現。但有些學者則認為,此兩課程所設置的標準會帶給學生莫大的壓力,更認為學校應關注的是如何使課程更生動有趣?如何將良好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連結?而不只是關注於這些為取得分數的標準。再者,也有教育評論家闡述,少數族裔、舊城區和鄉村地區的學生進入這些課程時將受到嚴重的限制,亦即那些本來可以從先修學習中受益的更廣泛的學生群體,可能會被他們以往的教育經歷、及其學校所能提供有效學習環境的能力,以及合格、有效教師的可獲得性所限制。

由文中觀點可知,造就一所卓越高中的各項因素中,校長的領導知能無疑最居關鍵作用。而一所高中之成功與否,也許可將AP 與 IB等高階課程的多寡與測驗分數視為一項指標,但先修學習的平等獲得機會之問題亦需進行深入的探討,因先修學習不應僅是面向那些極其有天賦和有特權的精英學生,參與先修學習應成為尋求錄取到選拔嚴格的大學之學生的常態。

所幸在2007年的報導中,可發現美國有許多學校的校長已為少數族裔及來自中下層階級之貧窮學生開設這些課程,可說為先修學習最為人詬病的平等獲得機會之問題找到一條解決之道。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修學習課程的運作機制和實施情況也提供了國內高中重要的參照與啟發。目前國內像是政大附中也已以AP課程為鑑,實施績優學生預修政治大學課程教育實驗計畫,期望對學生,能有助於學術試探和學習適應;對高中,能有助於激勵學生和建立特色;對大學,能有助於發掘潛力學生和選才;對教育整體,能有助於活化教育制度和增加國際競爭力,然實際運作情況與成效則有賴深入討論及研究。

沒有留言: